幼鴿出生記 – Part Two

上網查了一下,幼鴿吃的是鴿媽媽鴿爸爸餵給他們的鴿乳,也就是先吃進食物之後再餵給幼鴿。這也是為什麼一直看到鴿子們在親親,看起來關係非常親密。

自從小鳥出生之後,早上起床我就開始看看鳥媽媽是否出門去覓食了。經常趁著鳥媽媽不在的空檔去幫小鳥們拍幾張照。

4/19,第 21 天早上,兄弟倆依偎在一起,眼睛似乎還張不開。

幫兩兄弟倆拍完照之後,坐在餐廳喝咖啡、吃早餐。突然發現院子的圍牆上有兩隻烏鴉在散步,原本想拿相機幫烏鴉拍張照,可惜他們一下子就不見了。

沒想到,吃完早餐,檢視錄影檔的時候竟然發現,其中一隻小鳥被烏鴉給叼走了。實在是晴天霹靂,讓我傷心了好一陣子。

雖然這是大自然的物競天擇,但是這樣活生生的在我眼前發生,實在太難過了。為什模鳥爸爸沒有來換班呢?

4/19,第 21 天早上,一隻小鳥被叼走了。剩下的這隻小鳥,可能是眼睛不好,似乎還不知道發生甚麼事。只有聽到被叼走了小鳥似乎叫了一聲。

4/19,第 21 天早上,鳥媽媽回來也發現少了一隻,四處尋找。

4/19,第 21 天早上,鳥媽媽左看右看,還是找不到。

4/19,第 21 天,失望歸失望,還是要把小鳥餵飽飽。

4/20,第 22 天,現在只要看到小鳥自己在巢裡就會替他擔心,不會又被入侵了吧?

4/20,第 22 天,其實小鳥長大的很快,每天都大得很明顯。

4/21,第 23 天,肚子餓了。

4/21,第 23 天,趁媽咪不在,想便便~~

4/22,第 24 天,一眠大一寸。

4/22,第 24 天,開始練習揮動翅膀。

4/23,第 25 天,偶而做做伸展操。

4/23,第 25 天,母子合照。

4/24,第 26 天,揮動翅膀的姿勢越來越有樣子了。

4/24,第 26 天,都已經長這麼大了還要撒嬌。

4/25,第 27 天,已經長到快跟媽咪一樣大了。

4/25,第 27 天,今天小鳥自己獨處的時間比較長了。

4/25,第 27 天,媽咪又幫我帶便當回來了。

續篇  – Part 3 最後一天

幼鴿出生記 – Part One

自從在家工作( 個人居家避疫 ) 以來,每天除了線上會議跟溝通小孩之外,每天做最多的就是到院子裡澆水,深怕剛剛長出嫩芽的芭樂苗會沒水喝。

沒想到穿梭在各種水果樹 ( 苗 ) 之間,竟然在 Apricot 樹上發現了一個鳥窩。其實去年在同一個地方也發現一個鳥窩,鳥媽媽也下了兩顆蛋,只是不知道甚麼原因,鳥媽媽孵了幾天蛋之後就棄巢而去。後來也上網查了一下要怎麼孵鳥蛋,原來,在美國,孵化野鳥生出來的蛋是違法的事。因此,今天我們就特別小心,避免再去打擾鳥媽媽。

剛好這個鳥窩就在廚房的窗戶外面,讓我們可以隨時觀看鳥媽媽的日常,又隔著一個窗戶,鳥媽媽也不會發現有人在看她而變成木頭人 ( play dead ) 。

上網查了一下,這種鳥應該就是一般的鴿子 ( Pigeons and Doves ) 。

3/30,發現鳥媽媽開始孵蛋的第一天。

3/31,第二天,鳥媽媽出去覓食,趕快衝出來幫鳥窩拍張照。

4/3,第五天,很怕驚擾到鳥媽媽,只敢遠遠拍張照。

4/4,第 6 天,喜歡這張照片。這是 Canon M6 Mark ii 的新功能,可以連拍不同焦距的照片再組合成一張。

接下來的幾天只敢遠遠的看著鳥媽媽,生怕又再次驚擾到她。

4/13,第 15 天,今天在洗碗的時候發現鳥媽媽一直在啄鳥蛋。趁鳥媽媽出去覓食的時候來偷看一下,果然第一隻小鳥出生了。

4/13,第 15 天,過沒多久,鳥媽媽又回來孵蛋了。

4/14,第 16 天,第二隻鳥寶寶也出生了。

4/14,第 16 天,鳥寶寶大多的時間還是坐在鳥窩裡,可能是天氣冷,怕寶寶著涼了。

既然鳥寶寶出生了,比較不怕會驚動到鳥媽媽,於是在旁邊放了一個無線網路攝影機,好好紀錄鳥寶寶的成長日記。

4/15,第 17 天,趁著鳥媽媽出去覓食,一直在我頭上磨蹭,算是霸凌嗎?

4/15,第 17 天,鳥媽媽回來了。

4/15,第 17 天。

4/16,第 18 天,一次要餵食兩隻真不容易。

4/16,第 18 天,原本以為只有鳥媽媽在照顧鳥寶寶,原來鳥爸爸也會來換手。

4/16,第 18 天,不知道是鳥媽媽還是鳥爸爸,笨手笨腳的把攝影機給絆倒了。不過也很神奇,之後攝影機再也沒被推倒,鳥媽媽跟鳥爸爸都會自動從攝影機旁邊經過。

4/17,第 19 天,風有點大,爸爸媽媽呢?

4/17,第 19 天,媽媽 ( 爸爸 ? ) 終於回來了。

4/18,第 20 天,又是兩隻一起來,有這麼等不及嗎?

4/18,第 20 天,爸爸媽媽, play one !!

續篇  – Part 2

院子的花花草草

在家工作( 個人居家避疫 ) 已經要邁入第五個星期了。平常日子就是開會、寫報告。休息時間玩玩電動,煮煮東西吃,頂多偶而出去散步一下,最近倒是有比較多的時間照顧一下院子。趁這時間記錄一下目前院子裏面的植物們:

首先是芭樂苗。經過多年的努力,台灣的芭樂終於可以出口到美國來了,飄洋過海來的芭樂一磅約 US$4 到 5 元,雖然比在台灣買的貴很多,在這裡能吃到台灣的芭樂還是覺得很幸福。看了網路的介紹,有人說芭樂籽可以做成盆栽,因此我也想試試能否把芭樂籽也種出一顆芭樂樹來。

吃芭樂的時候,把中間的籽挖一點下來,旁邊還有一些白白的東西。網路上說要把白白的洗乾淨,我只是先泡水,等軟一點之後再用手把太多白白的東西搓掉一點,每天換水,大概泡水兩個星期左右。 

仔細看的話,芭樂籽旁邊有長一點點小小的根出來。

小芭樂苗。

之後把種子放到土裡面,保持潮濕,每天澆水,大概在兩個星期之後會長出一點點小苗。之後小苗的長大速度就很慢了。芭樂似乎不是很耐冷的植物,晚上我有把它搬到室內。希望以後會有吃不完的芭樂。

這棵是 Darren 喜歡吃的 raspberry,已經種植第二年了,冬天會枯委,春天又長出綠葉,繁殖的很快。

方便好種的蔥,只是蔥會越種越粗,太粗的蔥不好吃。

我愛的九層塔。

前屋主種在牆邊的薄荷,很香也繁殖的很快,只是不知道要拿來做啥!

這棵是石榴樹(Pomegranate ),產能不是很高,去年只有長三顆石榴。

石榴樹的花。

已經種三年的 Peach,今年似乎開始要長水果了。

大的桃子樹,去年 Rita 修剪之後,今年長了十顆左右的桃子,看來是需要修剪才會長水果。

已經種了三年的檸檬樹,還是長不大啊~~

訪客 - Hummingbird ( 蜂鳥 )

 

 

 

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我想今年發生的冠狀病毒肺炎會在歷史上記下一筆,我也為自己留下一個紀錄吧!

這個病毒最早發現是在中國的武漢市,2019 年 12 月底就有幾位醫生發現這個不尋常而且高傳染力的病毒,只是因為中國不想因為疫情而干擾到中美貿易戰爭的經濟發展,消息就被壓了下來。到了一月底二月初,中國的疫情就爆發了。中國各地進行了封城的管理,到了三月初總算是稍微控制下來。然而因為全球化貿易的影響,病毒還是慢慢的傳播到世界各國。剛開始是跟中國頻繁往來的韓國跟日本,之後到了親中的伊朗跟義大利。美國雖然很早就限制中國人入境,但是因為有太多擁有美國護照或綠卡的中國人可以進入美國,而且當疫情擴散到全世界之後,對身為移民家的美國來說,淪陷也只是遲早的事了。

從三月初開始,各州的感染人數不斷攀升,尤其是幾個亞洲移民居多的地方,實在很難樂觀。除了加州灣區之外,華盛頓州的一間療養院跟紐約州的一位律師,揭開了社區感染的序幕。紐約州、紐約市人口密集,大眾運輸發達,如果疫情擴散起來是很難收拾的。

也因此,加州灣區的各大公司紛紛開始在家上班 ( Work from home ),加州畢竟生活空間較大,除了舊金山,很少有高樓大廈的住宅區。如果隔離可以做好,應該可以抑制疫情的擴散。我們公司也從星期一開始就 mandatory work from home until further notice。或許是平常已經習慣開網路會議,一個星期下來,感覺公司的業務還是順利的運作,比較不方便的是不能進去公司裡面做實驗了。或許這次的新冠肺炎會讓企業的運作方式有個新的改變。

今天 ( 3/14/2020 ),川普終於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 National Emergency ) 。這時候政府就可以調動國家資源來抗疫,甚至要求全國的企業一起來解決問題。中午左右,也陸續收到 county 的通知,所有的公立學校從下星期開始休假三周,因為疫情似乎越來越嚴重了。由此看來,美國人終於認真看待這個傳染力超高的病毒。在正式面對問題之後,相信以美國的國力及社會力量,這個肺炎的疫情應該會慢慢好轉。

以前常常聽說美國人比較自私,沒有人情味,其實以我的經驗,事實未必如此。拿今天剛看到的一個例子來說,在這個緊張的時刻,還是有高中生想到要去幫助社區裡面不方便出來購物的老人家。下面的留言當然是一片讚聲。更酷的是,社區的非營利組織也注意到類似的問題,也準備組織更完善的力量來幫助需要的人。民主的政府並非萬能,雖然我們可以盡力用選票去提醒政府有那些地方忽略了,但是,如果有民間自主的力量可以出來補足政府沒做好的地方,讓人民自發的為善,這不是一個更完整的社會嗎?

在這危急的時刻,美國政府終於正視這個病毒的威脅,再等兩三個星期,這個武漢病毒的疫情應該就會慢慢明朗了。

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

在美國長大的小孩實在很幸福,現在 Da 都已經小學三年級了,每天回家的作業就是讀 30 分鐘的書,再加上一頁紙的數學練習。難怪他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去上學,課業壓力既不大,又可以去學校找同學玩。幾個星期前我問他為什麼喜歡去學校,哪幾門課是他最喜歡的?他的答案:

(1) Reading ;

(2) Computer ;

(3) Recess (也就是下課的休息時間)

對於這個答案讓我很驚訝,他第一個喜歡的課程竟然是閱讀。這也是我最欣賞美國教育的地方,從小就培養小孩子閱讀的習慣。從小一開始就規定每天要唸 30 分鐘的書,通常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有時候會指定作者)。小時候唸的可能會多一點的故事書,慢慢的也開始讀 non-fiction 類的,越來越多跟知識相關,慢慢的也培養了每天閱讀的習慣。

這方面的做法跟台灣很不一樣,小時候我們背了很多教科書,寫了很多的作業,或許從小的成績會不錯;卻也因為這樣的強迫式教學(無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慢慢的對於課業也造成反感。離開了學校以後,自然就沒有繼續閱讀的習慣,也就缺少了持續學習的機會,有點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