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鴿出生記 – Part Two

上網查了一下,幼鴿吃的是鴿媽媽鴿爸爸餵給他們的鴿乳,也就是先吃進食物之後再餵給幼鴿。這也是為什麼一直看到鴿子們在親親,看起來關係非常親密。

自從小鳥出生之後,早上起床我就開始看看鳥媽媽是否出門去覓食了。經常趁著鳥媽媽不在的空檔去幫小鳥們拍幾張照。

4/19,第 21 天早上,兄弟倆依偎在一起,眼睛似乎還張不開。

幫兩兄弟倆拍完照之後,坐在餐廳喝咖啡、吃早餐。突然發現院子的圍牆上有兩隻烏鴉在散步,原本想拿相機幫烏鴉拍張照,可惜他們一下子就不見了。

沒想到,吃完早餐,檢視錄影檔的時候竟然發現,其中一隻小鳥被烏鴉給叼走了。實在是晴天霹靂,讓我傷心了好一陣子。

雖然這是大自然的物競天擇,但是這樣活生生的在我眼前發生,實在太難過了。為什模鳥爸爸沒有來換班呢?

4/19,第 21 天早上,一隻小鳥被叼走了。剩下的這隻小鳥,可能是眼睛不好,似乎還不知道發生甚麼事。只有聽到被叼走了小鳥似乎叫了一聲。

4/19,第 21 天早上,鳥媽媽回來也發現少了一隻,四處尋找。

4/19,第 21 天早上,鳥媽媽左看右看,還是找不到。

4/19,第 21 天,失望歸失望,還是要把小鳥餵飽飽。

4/20,第 22 天,現在只要看到小鳥自己在巢裡就會替他擔心,不會又被入侵了吧?

4/20,第 22 天,其實小鳥長大的很快,每天都大得很明顯。

4/21,第 23 天,肚子餓了。

4/21,第 23 天,趁媽咪不在,想便便~~

4/22,第 24 天,一眠大一寸。

4/22,第 24 天,開始練習揮動翅膀。

4/23,第 25 天,偶而做做伸展操。

4/23,第 25 天,母子合照。

4/24,第 26 天,揮動翅膀的姿勢越來越有樣子了。

4/24,第 26 天,都已經長這麼大了還要撒嬌。

4/25,第 27 天,已經長到快跟媽咪一樣大了。

4/25,第 27 天,今天小鳥自己獨處的時間比較長了。

4/25,第 27 天,媽咪又幫我帶便當回來了。

續篇  – Part 3 最後一天

幼鴿出生記 – Part One

自從在家工作( 個人居家避疫 ) 以來,每天除了線上會議跟溝通小孩之外,每天做最多的就是到院子裡澆水,深怕剛剛長出嫩芽的芭樂苗會沒水喝。

沒想到穿梭在各種水果樹 ( 苗 ) 之間,竟然在 Apricot 樹上發現了一個鳥窩。其實去年在同一個地方也發現一個鳥窩,鳥媽媽也下了兩顆蛋,只是不知道甚麼原因,鳥媽媽孵了幾天蛋之後就棄巢而去。後來也上網查了一下要怎麼孵鳥蛋,原來,在美國,孵化野鳥生出來的蛋是違法的事。因此,今天我們就特別小心,避免再去打擾鳥媽媽。

剛好這個鳥窩就在廚房的窗戶外面,讓我們可以隨時觀看鳥媽媽的日常,又隔著一個窗戶,鳥媽媽也不會發現有人在看她而變成木頭人 ( play dead ) 。

上網查了一下,這種鳥應該就是一般的鴿子 ( Pigeons and Doves ) 。

3/30,發現鳥媽媽開始孵蛋的第一天。

3/31,第二天,鳥媽媽出去覓食,趕快衝出來幫鳥窩拍張照。

4/3,第五天,很怕驚擾到鳥媽媽,只敢遠遠拍張照。

4/4,第 6 天,喜歡這張照片。這是 Canon M6 Mark ii 的新功能,可以連拍不同焦距的照片再組合成一張。

接下來的幾天只敢遠遠的看著鳥媽媽,生怕又再次驚擾到她。

4/13,第 15 天,今天在洗碗的時候發現鳥媽媽一直在啄鳥蛋。趁鳥媽媽出去覓食的時候來偷看一下,果然第一隻小鳥出生了。

4/13,第 15 天,過沒多久,鳥媽媽又回來孵蛋了。

4/14,第 16 天,第二隻鳥寶寶也出生了。

4/14,第 16 天,鳥寶寶大多的時間還是坐在鳥窩裡,可能是天氣冷,怕寶寶著涼了。

既然鳥寶寶出生了,比較不怕會驚動到鳥媽媽,於是在旁邊放了一個無線網路攝影機,好好紀錄鳥寶寶的成長日記。

4/15,第 17 天,趁著鳥媽媽出去覓食,一直在我頭上磨蹭,算是霸凌嗎?

4/15,第 17 天,鳥媽媽回來了。

4/15,第 17 天。

4/16,第 18 天,一次要餵食兩隻真不容易。

4/16,第 18 天,原本以為只有鳥媽媽在照顧鳥寶寶,原來鳥爸爸也會來換手。

4/16,第 18 天,不知道是鳥媽媽還是鳥爸爸,笨手笨腳的把攝影機給絆倒了。不過也很神奇,之後攝影機再也沒被推倒,鳥媽媽跟鳥爸爸都會自動從攝影機旁邊經過。

4/17,第 19 天,風有點大,爸爸媽媽呢?

4/17,第 19 天,媽媽 ( 爸爸 ? ) 終於回來了。

4/18,第 20 天,又是兩隻一起來,有這麼等不及嗎?

4/18,第 20 天,爸爸媽媽, play one !!

續篇  – Part 2

院子的花花草草

在家工作( 個人居家避疫 ) 已經要邁入第五個星期了。平常日子就是開會、寫報告。休息時間玩玩電動,煮煮東西吃,頂多偶而出去散步一下,最近倒是有比較多的時間照顧一下院子。趁這時間記錄一下目前院子裏面的植物們:

首先是芭樂苗。經過多年的努力,台灣的芭樂終於可以出口到美國來了,飄洋過海來的芭樂一磅約 US$4 到 5 元,雖然比在台灣買的貴很多,在這裡能吃到台灣的芭樂還是覺得很幸福。看了網路的介紹,有人說芭樂籽可以做成盆栽,因此我也想試試能否把芭樂籽也種出一顆芭樂樹來。

吃芭樂的時候,把中間的籽挖一點下來,旁邊還有一些白白的東西。網路上說要把白白的洗乾淨,我只是先泡水,等軟一點之後再用手把太多白白的東西搓掉一點,每天換水,大概泡水兩個星期左右。 

仔細看的話,芭樂籽旁邊有長一點點小小的根出來。

小芭樂苗。

之後把種子放到土裡面,保持潮濕,每天澆水,大概在兩個星期之後會長出一點點小苗。之後小苗的長大速度就很慢了。芭樂似乎不是很耐冷的植物,晚上我有把它搬到室內。希望以後會有吃不完的芭樂。

這棵是 Darren 喜歡吃的 raspberry,已經種植第二年了,冬天會枯委,春天又長出綠葉,繁殖的很快。

方便好種的蔥,只是蔥會越種越粗,太粗的蔥不好吃。

我愛的九層塔。

前屋主種在牆邊的薄荷,很香也繁殖的很快,只是不知道要拿來做啥!

這棵是石榴樹(Pomegranate ),產能不是很高,去年只有長三顆石榴。

石榴樹的花。

已經種三年的 Peach,今年似乎開始要長水果了。

大的桃子樹,去年 Rita 修剪之後,今年長了十顆左右的桃子,看來是需要修剪才會長水果。

已經種了三年的檸檬樹,還是長不大啊~~

訪客 - Hummingbird ( 蜂鳥 )

 

 

 

病毒危機 - 個人居家避疫 ( Shelter in Place)

自從上星期一公司宣佈聖荷西員工在家上班 ( Work from home ),不知不覺已經兩個星期了。這兩個星期以來,美國的疫情果然大爆發,到今天晚上為止,全美確診人數已經 20176 ,死亡人數也到達 147 ,疫情越來越無法收拾,尤其紐約州已經將近九千人確診,紐約市就超過 5600 人,應該是美國目前最嚴重的地區。以大紐約的人口密度與大眾運輸的發達,這個結果應該也不會太意外。

幸運的是,加州灣區的公司早在上星期紛紛都讓員工在家上班,學生全部放假在家,從這個星期二凌晨 ( 3/27 ) 也發佈了 shelter in place 的命令,所有市民除了必要的活動之外,全部禁止外出。突然之間,整個城市的運作似乎緩了下來,人與人之間的實體互動突然被拉開,隨著城市的凍結,灣區的疫情似乎也平穩了下來。

說到 Shelter in place ,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用詞。字面上來說似乎是就地掩蔽,不過,用在這裡應該比較像是居家隔離的意思。之前網路上很多人都在討論,西方人自由慣了,這種隔離會有效嗎?不會有人拿槍上街打、砸、搶嗎?這種沒遇過的事,實在也很難想像。

Shelter in place 的命令一下來,大家就開始上網找,到底有那些事可以做、那些不能做。果不其然,官方馬上就有說明文件:Shelter in place ,當然還有各種語言,如:中文版

這個命令限制人民只能出外進行必要的活動。至於何謂必要就很有意思了。去超市買菜算必要,因為生活需要食物。逛街買衣服,不行,因為非必要。溜狗、散步算必要,那是為你了你健康。( 也對,要不然幾週隔離下來,就算沒中病毒,一堆人吃出糖尿病、心臟病也不是辦法 ) 當然,在進行這些必要的活動的時候,要跟人之間保持6英尺的社交距離 ( social distance )。的確,只要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回家之後馬上洗手20秒,交互感染的機會就可以減少許多。

這兩天趁著天氣放晴,到家裡旁邊的公園走了一圈,從事一下對身體健康的必要活動。居家防疫之餘,還是要注意身體健康。

FAQ-Shelter-in-Place-03-20-20

FAQ-Shelter-in-Place-03-19-20-Chinese

這個步道有開放喔~~我不是偷偷跑進去的喔!

停車場這麼多車,看來大家都悶壞了。

住在這幾間房子的人應該覺得自己被隔離的非常好吧。

雖然有不少人在這步道裡面,一路上遇到的人也不多,大家都是安靜地走著。

 

What does it mean to “shelter in place?”

The term “shelter in place” means to stay in your home and not leave unless necessary for one of the exceptions listed in the Order.

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我想今年發生的冠狀病毒肺炎會在歷史上記下一筆,我也為自己留下一個紀錄吧!

這個病毒最早發現是在中國的武漢市,2019 年 12 月底就有幾位醫生發現這個不尋常而且高傳染力的病毒,只是因為中國不想因為疫情而干擾到中美貿易戰爭的經濟發展,消息就被壓了下來。到了一月底二月初,中國的疫情就爆發了。中國各地進行了封城的管理,到了三月初總算是稍微控制下來。然而因為全球化貿易的影響,病毒還是慢慢的傳播到世界各國。剛開始是跟中國頻繁往來的韓國跟日本,之後到了親中的伊朗跟義大利。美國雖然很早就限制中國人入境,但是因為有太多擁有美國護照或綠卡的中國人可以進入美國,而且當疫情擴散到全世界之後,對身為移民家的美國來說,淪陷也只是遲早的事了。

從三月初開始,各州的感染人數不斷攀升,尤其是幾個亞洲移民居多的地方,實在很難樂觀。除了加州灣區之外,華盛頓州的一間療養院跟紐約州的一位律師,揭開了社區感染的序幕。紐約州、紐約市人口密集,大眾運輸發達,如果疫情擴散起來是很難收拾的。

也因此,加州灣區的各大公司紛紛開始在家上班 ( Work from home ),加州畢竟生活空間較大,除了舊金山,很少有高樓大廈的住宅區。如果隔離可以做好,應該可以抑制疫情的擴散。我們公司也從星期一開始就 mandatory work from home until further notice。或許是平常已經習慣開網路會議,一個星期下來,感覺公司的業務還是順利的運作,比較不方便的是不能進去公司裡面做實驗了。或許這次的新冠肺炎會讓企業的運作方式有個新的改變。

今天 ( 3/14/2020 ),川普終於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 National Emergency ) 。這時候政府就可以調動國家資源來抗疫,甚至要求全國的企業一起來解決問題。中午左右,也陸續收到 county 的通知,所有的公立學校從下星期開始休假三周,因為疫情似乎越來越嚴重了。由此看來,美國人終於認真看待這個傳染力超高的病毒。在正式面對問題之後,相信以美國的國力及社會力量,這個肺炎的疫情應該會慢慢好轉。

以前常常聽說美國人比較自私,沒有人情味,其實以我的經驗,事實未必如此。拿今天剛看到的一個例子來說,在這個緊張的時刻,還是有高中生想到要去幫助社區裡面不方便出來購物的老人家。下面的留言當然是一片讚聲。更酷的是,社區的非營利組織也注意到類似的問題,也準備組織更完善的力量來幫助需要的人。民主的政府並非萬能,雖然我們可以盡力用選票去提醒政府有那些地方忽略了,但是,如果有民間自主的力量可以出來補足政府沒做好的地方,讓人民自發的為善,這不是一個更完整的社會嗎?

在這危急的時刻,美國政府終於正視這個病毒的威脅,再等兩三個星期,這個武漢病毒的疫情應該就會慢慢明朗了。